数学课如何强化训练
数学课必须强化训练才能提高能力,这个提法是毋庸置疑的。我们所说的强化数学课训练,主要是是指强化师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双边活动。这种活动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前做到:一要深入钻研全套教材,将每一课的训练内容,都置于知识整体结构之中;二要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。数学教师在此基础上,结合教学的进度设计出旨在提高能力的训练内容。鉴于此种认识,数学训练课应显示如下特点:
一、训练要突出“新”
数学训练是以知识中最原始的基本概念为经,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纬,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进行多方位、多角度的再现。在知识再现的过程中,对学生要有更新、更高的要求,使他们对旧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。这个“新 ”,蕴含着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能力。
二、训练要有“提示”
在数学训练的过程中,
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以恰到
好处的“提示”。这一“提示”绝非是将新知识、新内容指点给学生;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,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朝着教师提示的方向去探索‘去发现、去认识、去提高。
三、训练要有“设计”
在课堂上,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,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、发现的机会,让学生有充分思考、探索、研究的时间,使他们处于积极思维、充分发挥智慧和创造性的状态中。
四、训练要“有的放矢”
数学训练的过程中,教师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、各自不同的思路,以及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或较深的理解,教师从中得到准确的反馈,从而确定下一步训练的内容和方法。要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见解,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。
在数学训练的过程中,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、争论的机会,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,促使他们不断地产生创造的欲望。真正让学生在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,既有成功的喜悦,也有若干次错误或不完善的思考。教师则努力使他们在活跃的思维中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,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长,数学能力随之提高。
下面仅就一节课来具体阐述:
(一)教学内容:加减应用题
(二)课型:训练(系统整理、发散型)
(三)教学要求:能正确、迅速地分析和解答教材中求和、求剩余的应用题。
(四)教学过程:
复习简单的加、减法应用题(第一层)
(1)编题列式:37-18=19
37-19=18 19+18=37
(2)问:37、18、19这3个数有什么关系?为什么用减法计算(指两道减法算式)?为什么用加法计算(指加法算式)?
在第一层,通过3个问题,揭示概念的本质涵义,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。通过将两部分合并起来是一个整体,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等于另一部分的教学,突出对“和”这个概念的理解,为学生下面学习打好基础。
学生对“和”的概念有了 深刻的理解和认识,便为下面多角度、多方位考虑问题,做到举一反三、触类旁通打好基础。
通过数量关系的个数扩展,深化有关知识(第二层)
(1)应用题中,苹果和菠萝共多少筐? [1] [2] 下一页 |